大家健康网 > 养生保健 > 减肥瘦身 > 中医减肥 > 这个部位抠了10次就会致癌

这个部位抠了10次就会致癌

发表日期:2019-12-14 |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专家称常抠耳朵可能致癌

耳朵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然而,却有不少人忽视了耳朵健康,有的人爱长期掏耳朵,有的人爱长期戴耳机听音乐,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听力筛查。在耳鼻喉科医生看来,很多我们不经意的小动作,实则隐藏着大风险。比如经常错误地抠耳朵,不仅不能起到清洁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甚至发生癌变。此外,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煲电话粥等坏习惯,对听力也是一种慢性伤害,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常掏耳大爷患外耳道乳头瘤

今年70岁的丁大爷一直身体都很硬朗,但医院的一份检查报告,却让他傻了眼。“我又不抽烟又不喝酒,怎么会得癌症?”经过对老人生活习惯的梳理,医生帮他找到了原因——经常挖耳朵。

原来,丁大爷很喜欢掏耳朵,时不时就会到公园、茶馆找人掏一掏。他的耳道因经常受刺激,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曾三次手术切除。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消毒处理,很容易传染疾病,耳道皮肤难免有损伤,易感染病毒、细菌,甚至于梅毒。科室1年多先后有6例以“外耳道乳头状瘤”收治的住院患者,病检结果为尖锐湿疣,年龄从45岁到80岁不等,这些人大多具有喜欢挖耳朵的坏习惯。“很多老年人喜欢掏耳朵,掏不干净,反复刺激,耵聍越来越多,耵聍栓塞,把外耳道鼓部破坏了。

减少不必要的挖耳朵次数

“耳屎”可防止霉菌等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还可防止小虫接近。另外,“外耳道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术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后,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恶变率为2%。

大学生突发耳聋

去年11月,成都一位20岁的大三学生小华就为了准备考证,在持续熬夜后出现了耳鸣和耳塞,到医院治疗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另一名在读大学生也出现了类似问题。小川20岁,大学三年里,他长期戴耳机学英语、听音乐,后来他逐渐发现,自己焦虑不安,与别人交流时,需要对方大声喊才能听到。检查发现,他的双耳听力损失达80分贝,属于严重听力受损。现在,小川只能配戴助听器了。如果出现突发性耳聋,即使早期得到治疗,也不可能全部治愈,只有约1/3的人听力能恢复正常,有1/3仅恢复部分听力,还有1/3的人可能听力基本丧失。

生活和工作要有规律,尽量减少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间。其次,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噪音。此外,还应积极治疗可能与突发性耳聋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及其他使血液黏滞度增高的疾病。老是感觉耳朵里钻心地痒,30多年如一日,一天不掏就痒得要命。前几天,61岁的徐大妈因为耳朵痛去医院看病,却意外查出外耳道癌。徐大妈身体一直不错,就是老觉得耳朵痒,有事没事就喜欢拿挖耳勺掏耳朵。结果越掏越痒,越痒越想掏。

两个月前,她发现右边耳朵里流水、流血,轻轻一碰就感觉里面很痛,便上小诊所打了几天的消炎针,但右边耳朵一直连到腮腺、脖子都开始痛了起来,每天疼得睡不着,只能靠吃去痛片缓解。

上周,徐大妈来到医院后,耳鼻喉科医生接诊后,仔细查看片子觉得不像炎症,又用高分辨率的CT逐层扫描,发现右外耳道壁骨质有轻微的破坏,通过活检手术,病理结果出来后证实是外耳道鳞状细胞癌,并怀疑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腮腺。

什么是外耳道癌?症状有哪些?

外耳道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中耳外耳道的肿瘤统称为颞骨肿瘤。外耳道癌好发于50-60岁,女性多于男性

1耳漏

耳朵分泌物稀薄如水或有臭味。

2出血

早期耳道分泌物带血,晚期破坏性大出血。

3耳痛

早期疼痛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持续性耳朵深部刺痛或者跳痛。

4早期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晚期胃神经性耳聋。

耳垢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耳屎”当成人体的废弃物,其实,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别看“耳屎”名字不好听,其实它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因为外耳道内腺体的分泌物一般呈弱酸性,味道很苦,且有一定挥发性,这种气味小虫不喜欢,也不适宜细菌生长,因而“耳屎”有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最好不要经常抠挖。

小心掏耳朵掏出癌症来

人体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发展成中耳炎,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耳聋。

此外, 掏耳朵过频,会刺激耳道皮肤,容易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甚至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什么是外耳道乳头状瘤?

外耳道乳头状瘤多发生于外耳道外段皮肤,是外耳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是其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长期受刺激增殖的结果。中国南方较多见,好发于男性。肿瘤早期多无症状,充满外耳道时阻塞感、痒感或听力减退。常有挖耳出血或挖出“肉块”样物者。伴继发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

可见外耳道有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表面粗糙不平、带蒂或无蒂的棕黄色肿物,触之较硬,多数基底较广。有感染者可充血肿胀呈肉芽状。有局部血循环障碍者可呈黑色,能部分自然脱落。增殖迅速者可侵犯中耳和乳突。

那些不正确的掏耳朵方法

1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牙签掏耳朵

这些尖锐的东西掏耳朵非常危险,这种方法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引起出血,导致外耳道发炎。前面我们说到,外耳道发炎会引起剧烈的肿胀以及剧痛,会令人痛苦不堪,还会影响到听力。另外,这些尖锐的工具在掏耳朵时很容易刺伤耳膜,则可引起鼓膜穿孔,很容易引起中耳炎。

2让别人帮助掏耳朵

每个人的外耳道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深一些,有的浅一些,有的较直,有的有弯曲。不借助专业工具很难看清楚外耳道情况,所以不要请别人帮助掏耳朵,否则很容易导致外耳道或鼓膜受伤。

3过于频繁的掏耳朵,甚至掏耳上瘾

频繁掏耳会引起外耳道皮肤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有时甚至还可以引起外耳道肿瘤的发生。

应该怎样正确掏耳朵呢?

掏耳朵也有很多学问,掏好了那是一种享受,掏不好有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健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论掏耳朵的正确打开方式。专家表示,耳朵在进化过程中有自洁功能,那些小块耳屎、碎屑等等可随着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外,不会引起外耳道堵塞,因此大部分人的外耳道不需要经常掏, 最好半月左右掏一次。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形成耵聍栓塞,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再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如果自己在家掏耳朵,最好用棉棒。轻轻地将棉签头拽蓬松,以防缠绕过紧的棉棒划伤耳道,然后用其在外耳道转动,耳朵朝下,耵聍就出来了。屑状的可以适当使用棉棒,如果是大颗粒的话,应用温水或是专用药水滴进耳朵,过几分钟后再轻轻地掏出。很多人觉得耳朵里充满了耳屎是一件让人很不能忍受的事情,因此时不时地就会用耳勺或直接干脆用手指甲去掏耳朵。

而其实耳屎,也就是医学上所称的耵聍,对于耳朵来说,是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的,比如可以阻止外界的一些细菌侵入耳内。一旦将耵聍尽数清除,耳朵就少了一层保护罩,受到感染的几率就会增加。而且如果掏耳朵的动作太粗鲁,也有可能会将耳道弄伤,甚至伤及鼓膜,造成听力下降。

因此,不要随便掏耳朵,假如耳屎实在太多,也只需用清洁干燥的棉签在外耳道轻轻旋转几下即可。

结语: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什么地方不能常抠了吗?可能会有人觉得很惊讶,掏耳朵就能得癌症是不是太扯了,小编告诉你一点也不扯,通过上文的案例就能说明这个事实,通过上文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减少抠耳朵的次数哦!

大家健康网(http://www.djjkw.net/)专注于大众健康保健,传播健康知识。

大家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