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人群 > 性生活 > 春季校运会召开 春季的养生运动

春季校运会召开 春季的养生运动

发表日期:2022-05-27 | 文章来源 :互联网

  阳春四月,繁花似锦,4月24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学院第十二届春季田径运动会在新建田径场隆重开幕!该学院领导朱勇虎、芦维忠、高云峰、姚德生、巩文、程国保出席开幕式。副院长虎保成主持开幕式。

  在激进昂扬,催人奋进的运动员进行曲中,该学院国旗班、彩旗方队、花环方队、各系运动员代表队、裁判员方队及教工方队迈着矫健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依次走过主席台,接受师生的检阅。缤纷的彩旗在红绿互动的辉映间,预示着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希望的绽放,昭示着学院勃勃的生机!

  根据以上原则,有以下几种运动对春季养阳既有益又简单易行:

  (1)散步 俗语讲“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当然,散步不是一定要饭后,每日早晚均可进行,对于生活节奏快的上班族来说,可以每日步行上班,既锻炼了身体,又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步行的频率既可快如行军,又可慢如闲庭信步。从医学角度看,行走时下肢肌肉的收缩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从而消除下肢淤血,增强心脏功能。行走还可以调节神经功能,促进睡眠。有恒心者,每日坚持,益处大矣!

  (2)春游 阳春三月,空气清新,春风和煦,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候。

  最适合吐故纳新,调和呼吸,使气血舒畅、心神安宁。此时走进万类滴翠的旷野,踏青浴暖,可以尽情呼吸,让自身的阳气随自然的阳气一起生发,以达到养阳的目的。机体吸收了更多的氧气,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获得身心的平衡和满足。

  

  (3)保健功法 健身功法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以人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要素的民族传统运动方法。

  有“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四种。四种健身功法健康、科学、正规。在心理上可以调节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在生理上能增强人体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身体机能,增强防病抗病及抗衰老的能力,并能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病。在思想上符合中医养生的哲学思想。

  季节不同,运动养生的重点不同

  从普通百姓的常见健康问题入手,从古人留下的养生智慧出发,从药膳食疗、运动保健和情志养生几个方面,归纳出了上百种具有实效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既有利于人们的身心保健,又有利于人们改善生活质量与防病治病。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只有顺应自然、协调阴阳、与自然相合为一,才能够寿与天齐,辟谷论坛百病不生。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肝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春季运动:养阳护肝防瘟疫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万物复苏,但却是乍暖还寒的季节,调养阳气,便成为养生的重点。春季也是养肝护肝的最佳时节。养脏重在将肝气调理顺畅,保持精神舒畅,就可以很好地疏泄肝气,使肝气与自然界的春天相合为一,从而增强身体代谢功能,提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因此,春游踏青、赏花散步、游山玩水等,皆是即陶冶性情又养肝护肝的养生运动。

  夏季运动:养心安神补脾胃

  目前所说的夏季,在古时分为夏天与长夏两个时节,即立夏至小暑前后,属于夏天,这时候天气炎热,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小暑之后的三伏天,则被称为长夏,天气闷热,湿度比较大,是阴气开始增长的时节。夏季的养生原则也是养护阳气,应当多做运动。但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所以应当晚睡早起,利用早晨凉爽的时间,多做保健运动。而白天则不宜做剧烈运动。

  

   此外,养护阳气,还应当注意不要贪凉受凉。饮食上,也要多吃温热的熟食,并且要注意加强营养,少吃肥腻的食物,适当补充水、糖分与盐分。夏季是补心养血的大好时节,补心贵在静神,所以应当多加强心境的修炼,比如打坐练气功,让自己的身心沉浸在清静无为之中,则对养心安神大有裨益。中国自古一直有“冬炼三九,夏炼三伏”的说法,因此,长夏期间的运动,是对人体最有益的,千万不可错过这个良机。

  秋季运动:养阴防燥保养肺

  从秋天开始,天气渐渐变冷了,也开始越来越干燥了。此时,人应当顺应自然气候,锻炼自己对寒冷的抵抗力,并适当补充水分,预防秋燥。由于秋季重在养阴,所以,我们在从事各种运动的时候,便不能出太多的汗了。我们出了一夏天的汗,体内的毒素基本上已经排尽,到了秋天,则要尽量不出汗,以培固体内的阴液,并且使毛孔逐渐缩小闭合,以便适应更加寒冷的冬天。因此,在秋天锻炼身体,应当以汗刚欲出,或者是刚出一层薄薄的汗为度。进行耐寒的运动锻炼,如冷水浴、空气浴、冷水洗脸等。此外,中国古时一直有“春捂秋冻,不会得杂病”的养生思想,主张在秋天天气逐渐寒冷时,不宜穿衣太多,应当让身体逐渐适应冷空气。

   然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讲,经历一场“秋冻”十有八九会患上感冒,所以,秋天换衣一定要适度,以不觉得身冷为宜,千万不要穿得太单薄。秋季是保养肺脏的好时机,在秋高气爽、空气清新的早晨,可以进行慢跑、健身操、登山、远足、骑自行车等多种锻炼,以增加肺活量,提高免疫机能。此外,感冒与哮喘也是秋季的频发病,应及时做好预防,有哮喘病史的人群,应当尽量远离致敏源。

  冬季运动:防寒养肾练三九

  严冬腊月,冰冻虫伏,草木凋零,天地不通,万物闭藏。

  

  人体顺应自然而养生,所以,也应当潜藏阳气于体内。冬天人的新陈代谢变得较低,便是为了防止阳气外散。由于人体的元阳之气藏于命门,所以冬季一定要减少房事,以确保真阳得以潜藏,得以养精蓄锐。冬季养生保健的首件大事,便是做好防寒工作,外出一定要多穿衣服,帽子、手套都不能少,并且最好还要戴口罩。总之,冬季人的背部、腰腹部、手脚与头部,都是保暖防寒的重点。这些部位一旦受凉,对中老年人都意味着一场病痛的降临。冬季睡眠应当早睡晚起,以便使身体得到最大限度的休养。

  春季运动要注意五点

  懒洋洋的身体蛰伏了大半个冬季,冬眠也该结束了,别再做一条死蛇烂鳝!春季不锻炼,一年四季都会打不起精神来,皆因“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健身计划可非得精心策划一番不可。

  第一:运动前要热身

  春季的体育锻炼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在进入锻炼的正题前,最基本的当是要做好准备活动。

  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贸贸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这是为了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损伤。

  第二:走出室外

  春季讲究护肝,中医医生告诉我们,春季属于五行中的木,而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因此肝也属木,肝脏与木的物性是一致的。因此,多与大自然接触,迎接春季和暖阳光,对改善肝脏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好处颇大。所以春季运动首先要在室外。

  中医还认为,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着一种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运动地点选择在室外,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状态,越练越精神,就算是“春困”一类的恼人事也难以近身。

  

  第三:时间和天气很关键

  众多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傍晚是一天中的最佳运动时间,尤其是室外运动。研究表明,一天内,人体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等问题,而下午以后这个危险则降低很多。且傍晚时分,人体已经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吸氧量最大,运动效果也更明显。

  上午由于处于两餐之间,进餐后血液都集中在消化道以帮助消化吸收,运动会使血液流向四肢而妨碍肠胃消化作用,时间一长就难免会有消化疾病,身体较弱者还会有餐后低血压,出现昏厥等情况,不适合此时运动。锻炼时间安排在傍晚,就避免了这些可能。

  第四:刚出汗就够

  人们总认为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出汗绝对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但春季的气温与夏季相比还比较凉,出汗过多容易让毛孔扩张,凉湿之气乘机侵入体内,容易使身体受风寒而着凉感冒,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后果可能很严重。 中医还认为,汗与心和血有莫大的干系,一定量内的流汗有排毒作用,但如果汗液排泄过多,则会带走体内一些珍贵的微量元素,会耗人心血、损人阳气。

  因此,春季锻炼不宜出汗过多,刚出汗就差不多了,锻炼结束时还要立即擦干汗液,换上干净衣物,以防着凉。

  第五:锻炼后需“冷身”

  对应于锻炼前的“热身”,运动过后要注意“冷身”.运动能加速血液的循环,如果不能以一些节奏慢的简单运动,血液不能突发性地自动适应身体的变化,血压会猛然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引起昏迷甚至休克死亡。简单的5分钟左右的慢走,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当脉搏减慢至120次以下,你的“冷身运动”才能功成身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体的阳气也顺应春阳之气向外疏发。中医理论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而运动锻炼也应该围绕着“养阳”这一原则进行。《黄帝内经》举:“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我国古代医家孙思邈指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可见春天养生运动的原则就是“动而不伤”.也就是说春日运动应该适度,选择轻柔舒缓的运动项目,不要进行剧烈活动,避免出汗太多,损伤阳气。

大家健康网(http://www.djjkw.net/)专注于大众健康保健,传播健康知识。

大家健康网_倡导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