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保健 > 美容美体 > 贫血 > 这些水果别咬着吃可能会有毒

这些水果别咬着吃可能会有毒

发表日期:2022-01-08 | 文章来源 :互联网
这些水果别咬着吃可能会有毒

近日,杨姓游客在外游玩时,感到口渴,又被树上红红的樱桃所诱惑,便采摘了5颗尝尝。没想到,不一会儿便出现腹痛、头晕症状,晕倒在地。120人员赶来急救,15分钟后,患者稍微恢复些,被送往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后经调查考证,樱桃核被压碎、咀嚼、或只是轻微破损,都会生成氢氰酸,误食有毒。

吃樱桃一定谨记3件事

樱桃虽然口感鲜美,但这些注意事项你不得不知道!别让美味的食物变成健康的杀手,得不偿失。

1樱桃梗发黑,表面暗淡、发黏的,表明已经不新鲜,不能再吃了。

2樱桃核被咀嚼或咬碎会产生氢氰酸。轻度的氢氰酸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意识错乱、焦虑心慌和呕吐。大量的氢氰酸会导致呼吸困难、高血压、心脏跳动过快以及肾衰竭。其它反应包括昏迷、抽搐,最严重的会导致呼吸系统衰竭致死。 给小孩吃樱桃时,千万注意不要让其咀嚼樱桃核,最好提前处理掉。

3别空腹吃樱桃。胃酸与樱桃中的果胶质和可溶性物质相结合,会生成难于溶解的沉淀物,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等。

这些情况可别吃樱桃

樱桃性热而易生湿,如果你体质偏热或者已经上火,有口腔溃疡、疖肿、痔疮、虚热咳嗽等,就不该吃樱桃了,不然会更严重。 樱桃含钾量高,肾病患者食用过多的樱桃会出现高血钾,甚至威胁生命。 如果患有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扩张等,也不要吃樱桃。樱桃糖分高,糖尿病者不宜吃太多。

氰化物毒性,堪比砒霜!

什么是氰化物?氰化物其实有很多种,真正具有强烈毒性的氰化物有三种,除了樱桃案例报道中提到的氢氰酸,还有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剧毒“道具”氰化钾、氰化钠。 专家介绍,氰化物会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急性中毒的症状包括呕吐、恶心、头痛、头昏眼花、心搏徐缓、抽搐、呼吸衰竭,最终可导致死亡。

小心!这些食物中藏着氰化物

别觉得氰化物很神秘,实际上,氰化物就在我们身边,除了樱桃,桃、苹果、沙果、杏、梨、李子、枇杷的种子里都含有氰苷。

1苦杏仁

目前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氰苷大约有50多种,其中最有名的是苦杏仁苷,在苦杏仁中的含量是2%~4%,折算成氢氰酸的话每克可含有几毫克。英国食品标准局及新西兰食品安全局提醒:每天不要进食多于1-2粒生的苦杏仁。

2银杏果

白果,也就是银杏果,很多人吃它保健。白果中那点奇怪的苦味就是银杏的警告——内含氰化物,不要贪吃。

3苦木薯

苦木薯中的木薯毒甙,也属于氰甙类的一种。专家介绍,如果以木薯为主粮,同时伴有蛋白质或碘不足,就容易引起神经系统疾患。甜木薯要好一些。

4苹果籽

植物果肉里氰化物含量是很低的,有毒的部分实际上是种子。所以我们吃水果,一般不要去嚼樱桃、李子、桃子、苹果和梨的种子。 在用上述水果榨汁时,一定要将核和籽去掉后再榨。

如何避免氰化物中毒?

1不生吃。由于氰苷对热不稳定,因此彻底的加热是去除氰苷最有效的方式。研究发现,煮沸可以除去90%以上的氰甙。所以,国际上通常的建议是不要生吃这些含氰苷的食物,比如木薯、竹笋。

2不咀嚼樱桃、桃、苹果、沙果、杏、梨、李子、枇杷等水果的籽或核。榨汁需注意剔除果仁。

夏季吃水果6大注意事项

1果蔬应保持完好、外观正常、新鲜、无异味。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水果外伤,凡外形不完好,色泽变化,均应慎重选用。如水果表面略有小斑或少量虫蛀,应用刀挖去腐烂、虫蛀处,及其周围超过2厘米处的果肉部分。如霉变、腐烂、虫蛀面积达到或超过水果的1/3,则应该扔掉,不能再吃。

2生吃果蔬前,要用水清洗干净,尤其注意果蒂等不容易清洗的部分,因为果蒂容易藏有污垢、细菌、虫卵等。一般果蔬用大量清水冲洗即可,也可再用清水浸泡10~20分钟。需要削皮的水果也要先洗净。切水果前,要先将手、案板、刀具和器具清洗干净,不要和处理生食的案板、刀具等混用,以免造成细菌污染。

3谨慎购买路边小摊贩切开的哈密瓜、西瓜、菠萝等,因为他们的加工条件很难保证清洁卫生,食用后易引起食物中毒。如果买了,回家后要切掉原有切口处的一层果肉后再食用,且不可再存放。

4果蔬尽量现吃现切,切开的果蔬不宜在室温下久存,应当尽快用保鲜盒或保鲜膜包裹储存于冰箱冷藏室。请注意,冰箱只能减缓细菌繁殖,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塞得太满也会降低冷藏效果。

5果蔬采摘已成为城市居民新的休闲娱乐方式。首先,应首选采摘应季果蔬。北方4月份之前几乎没有应季水果;5月开始有草莓;5~6月有樱桃、杏、早桃等;7~8月是西瓜、甜瓜和桃子的天下;9~10月最为丰富,苹果、梨、沙果、石榴成熟,大量上市。参加采摘活动请注意,采摘后不宜直接食用,应先用水洗净。另外,不认识的野果野菜不要采食,以免食物中毒。

6如果怀疑因进食不卫生的果蔬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请及时就医。可疑食物不要立即丢弃,它们可能会帮助医生或公共卫生人员找到致病原因。

大家健康网(http://www.djjkw.net/)专注于大众健康保健,传播健康知识。